日夜繁忙的港口型枢纽
高效运转的陆港型枢纽
12月15日,武汉新港汉南港区,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船舶从经开港起航,前往国内各个目的地。
过去一年里,位于武汉新港汉南港区纱帽作业区的武汉经开港“汉—申线”集装箱班轮的货运路径已遍布全国,实现常态化运营。
同一天,汉欧国际物流公司对外发布数据,1月至11月,中欧班列(武汉)发运432列,货值121.16亿元,提前完成全年400列的目标任务,创历史新高。
从港口到陆运,从内地到海域,在汉口开埠通商160年后的今天,九省通衢、因水而兴的武汉,正在依托内陆区位优势与长江航运优势,变身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对内辐射全国,对外联通全球,武汉联手1+8城市圈,已然成为整个中国中西部的陆海大枢纽,并以此为依托,全力推进国家港口型、陆港型枢纽建设,朝着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与枢纽中心城市快马加鞭、稳步迈进。
武汉再次入围国家物流枢纽
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包括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内的25个枢纽纳入建设名单。武汉也成为全国仅有的7个多次入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城市之一。
武汉获批成为国家物流枢纽,自身条件必须过硬,且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目前,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东西湖综保区都已具规模,整个武汉陆港型物流枢纽也已建成六成。
从武汉主城区一路向西,从三环线驱车不到40分钟,极目新闻记者就来到位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这里,就是陆港型枢纽所在地。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货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陆港型物流枢纽由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汉欧国际物流园三大功能板块组成,已建成铁路装卸线7条、集装箱堆场9万平方米、海关监管区约4.5万平方米、商品车作业场地5.3万平方米,拥有铁路口岸、进口整车指定口岸、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功能设施。
按计划,武汉市将努力通过3-5年,力争在2025年基本建成武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起更完善的物流通道网络,形成更有影响的集聚效应,创造更便捷的多式联运模式,大幅提升运行质量,最终形成国内国际陆港物流枢纽、中部多式联运中心、区域供应链服务平台。
港口型枢纽建设进度超七成
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标志着武汉在全力构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奋斗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早在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就将武汉列为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等五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去年11月,武汉获批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标志着这座国内中部占据水、陆、公、空全局交通优势的枢纽城市,正式按下向国家“五型”物流枢纽城市进发的启动键。
按建设方案,武汉港口型枢纽以阳逻港口物流区为核心,以铁水联运示范基地、阳逻综合保税区、公路中转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平台等功能项目为支撑,实现“1+5”整体联动发展。
经过一年建设发展,截至目前,港口型枢纽已完成投资83.6亿元,总体建设进度达74%,相关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其中港口物流区已形成一定规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可达到240万标箱,同比增长22%,规模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
同时,铁水联运示范基地在2018年建成以来,成功开通西南、西北通道,以及“荆门—阳逻港—日本”海铁联运班列等。今年,武汉完成多式联运量8.9万标箱;阳逻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营,并成功引进多个重要项目,1-11月完成进出口货值超过20亿美元。
随着港口型物流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推进,武汉正以多通路多式联运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成贯通东西、辐射全国、连接国际的武汉枢纽。
不断提升铁水公空枢纽能级
“这座城市围绕水港、陆港、空港的枢纽能级正不断提升。”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武汉愈加显著的枢纽中心地位在长江航运、铁路货运、航空及陆路运输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展现。
其中,武汉在长江中游航运的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去年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接近200万标箱;铁路货运不断加密,货运量突破8000万吨,成为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航空则已跻身全国最高等级机场行列,货邮吞吐量最高达24万吨;陆运的“六环二十四射多联”高快速路网加速形成,全市实现社会货运量6.8亿吨,较“十二五”末期增长40.2%。
国内货运物流取得长足进步之时,武汉在国际物流通道方面不断拓展。
过去一年,中欧班列(武汉)陆续开通“五线并行”的物流通道,已有29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34个国家。国际及地区航线最高达63条,加快形成航空国际大通道。
水运系统升级步伐加快,武汉至日本直航航线稳定运行,开行武汉至韩国直航航线,先后开通“阳逻港-吴家山-杜伊斯堡”水铁联运测试班列,以及“日本—武汉—蒙古国”海铁联运通道,实现中欧班列(武汉)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无缝衔接,形成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新路径。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突出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赋予武汉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强大能力,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需要坚强的基础网络来支撑,武汉也由此不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成网。
目前,武汉市物流园区开发面积达41.4平方公里,铁水联运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建成投用,东西湖区综合物流园入选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正形成“物流总部+综合物流园+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网络格局。
未来,武汉将围绕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聚焦发展国际物流的中部陆海大通道和航空国际大通道,构建国际物流通道新格局;继续加快布局建设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的五大国家物流枢纽。
同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阳逻国际港、吴家山国际陆港、天河国际空港、花湖国际空港四大物流枢纽港,深化武鄂黄黄、汉孝、武咸、武仙四条城市发展轴线上物流节点的区域联动,完善车谷、光谷、武汉南部三大物流集群,形成“四港四轴三集群”物流设施网络布局。
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咨询师王遥飞认为,武汉是集铁、水、公、空等综合运输方式于一体的超级城市,承载着交通强国、国家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是未来武汉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也是国家战略实施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加快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提升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效率、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不断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