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建设迎来重要进展。日前,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两江新区、渝北区政府、重庆机场集团、保税港区管委会8家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航空产业专委会成员单位正式签约,协力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
报道称,各方将整合重庆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木耳航空物流园、中新航空产业园航空物流片区、重庆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等资源,同时借助重庆—新加坡航空“双枢纽”建设,夯实双方在航空基地、航线网络、临空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基础,将示范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产业联动、开放引领、可在中国西部地区形成创新示范效应的开放发展平台。
而在功能布局方面,示范区将分别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和铁路东环线古路货运站物流枢纽,规划为南、北两大功能片区,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其中,南部片区包括航空物流核心集聚区、临空保税服务区、物流分拨集散区;北部片区包括临空综合服务区和临空多式联运区。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介绍道,将围绕培育壮大航空物流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及物流仓储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示范区开放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等几方面,规划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围绕着江北机场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是有一定的基础。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江北机场货邮吞吐量26.7万吨,同比增长27.1%,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1.6万吨,同比增长50.8%。在国际全货运航线数、每周航班量、年货邮吞吐量方面,重庆连续五年西部排名第一。
一、国家重视航空货运发展
八方签署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的签约,为重庆提升航空货运中转集散能力,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加快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大市场,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提供有力的支撑。这其实也符合近年来国家重视航空货运的指示要求。
一是“双循环”下航空货运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众所周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在补工业化的短板中,产生“重生产,轻流通;重制造,轻服务”的结构性难题,造成流通产业普遍低端不足,流通服务跟不上生产制造发展。
随着去年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意味着构建包括航空货运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显得越来越紧迫。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际国内双循环,循环本身表明着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都要保持畅通。而保持畅通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去年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指出,“要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因此,会议把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专门拿出来讲,足以见得党中央对其在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寄予厚望。当然这也意味着,国内枢纽机场重“客”轻“货”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而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与民航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重点就完善提升综合性机场货运设施能力和服务品质、稳妥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全面提升航空货运设施使用效能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
二是航空货运与制造业开始深度融合。航空、铁路、水运、公路这几种主要的运输方式,因为各自的特点不同,运输的商品种类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其中,航空货运由于具备运送速度快、安全性高、空间跨度大、机动性较好等优势,因而成为高端产业国际供应链体系的核心环节,比如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高端电子消费产品、高端精密设备等高精尖、高价值货物的全球供应链几乎都是靠航空货运完成。统计显示,航空货运量尽管只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不过其货值却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6%。
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这为中国发展高端前沿产业提供重要的机遇。在这个意义上,当前中国大力发展航空货运,不仅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还有利于推动其制造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延伸,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曾就此发表评论称,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需要高质量航空物流支撑。反过来,航空货运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依靠制造业升级拉动需求。事实上,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菁华在示范区签约仪式上,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对保障重庆高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重庆成为我国西部领先的区域性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示范区怎么建?
综上所述,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启动建设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打通“双循环”的堵点;另一个是航空货运与制造业开始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那么,示范区该如何顺应国家发展的需求?
一是提升江北机场货运保障能力。江北机场是整个示范区的核心和重点,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货运保障能力,那么示范区的蓝图兑现就无从谈起。具体而言,首先,我们要加快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国际货运站二期工程等硬件设施建设,以此适应重庆及周边地区航空货运快速发展的需求。其中,国际货运站二期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届时江北机场年国际货邮保障能力将达到40万吨。待2024年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成后,江北机场将满足年货邮吞吐量(含国内国际)120万吨的需求,而2020年江北机场这一数字为41.3万吨。
江北机场全货机
其次,扶持货运航空公司发展,促进货机运力增长。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航空货运更依赖客机腹舱运输,全货机运输量仅占三分之一。一旦腹舱装满,就需要等下一班飞机,货运运力和运输效率难以让人满意。不仅如此,如果客机延误,或者再发生类似疫情这样的公共事件而导致大面积停飞,这不仅将使得航空货运的时效性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巨大的冲击。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全货机数量仅为173架,而在美国,仅联邦快递一家就有全货机600多架。
如此看来,江北机场要提升货运保障能力,还得大规模引进全货机。江北机场目前有多少全货机不得而知,但是从今年前3月完成全货机航班1476架次,同比增长249.8%来看,江北机场近年来通过“客改货”方式发展全货机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江北机场应该积极培育或者引进国内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为主基地航空公司,比如新加坡货运航空、中国邮政航空、顺丰航空、圆通航空、京东航空等,实现全货机数量更大突破。由于传统客运航空公司倾向于使用客机腹舱运力运输货物,降低航空货运的运营成本,这使得货运航空公司与之相比,不论是拓展货运航线,还是引进全货机的动力更足。
第三,提升江北机场多式联运水平。多式联运通常意义上是指由两种及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来共同完成货物运输的运输过程。对江北机场来说,发展多式联运,不仅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还有助于增强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渝满俄等开放通道的协同效应,构筑起相匹配的国际航空运输大通道。一方面,强化机场与319国道、绕城高速、包茂高速等周边高等级路网的便捷联通,加强空陆联运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快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机场支线、渝北区木耳航空物流园建设,早日实现空铁联运、铁空水联运。此外,江北机场还要积极探索空陆、空铁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二是提升航空货运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一般来说,高质量的航空货运,不仅要求机场与机场之间“点对点”的便捷服务外,还需要在从机场到车间“最后一公里”做到高效。目前,包括江北机场在内的全国各大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对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增强江北机场空地协同的服务意识,包括优化货运航班时刻资源配置及服务流程等。另一方面,加快机场为中心,通过铁路、高等级公路串联起周边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的格局。话又说来,航空货运与制造业融合是双向的,因此,重庆也应该围绕着江北机场布局与航空运输紧密相关的高端产业,比如半导体、生物医药、航材制造等产业。